欢迎访问 网站

常用下载 | 学校首页
民族学系
当前位置: 首页 > > 民族学系 > 正文
刘朦
作者: 发布日期:2021-02-23 点击数:

 undefined

O基本信息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刘朦,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博士,现为 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

研究方向:艺术人类学、民族学。

学术兴趣:少数民族艺术景观人类学、非物质文化遗产、乡村振兴

联系方式:邮箱514496045@qq.com

 

 

O讲授课程

艺术人类学中外建筑艺术赏析》、《佛教艺术赏析》、《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《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概论》、《社会调查研究》、《中文写作》。

 

O主要著述

学术专著:

1.刘朦:《景观艺术构型与文化空间之人类学研究》,北京;科学出版社,20203月。

2.刘朦、李志农:《景迈山建筑文化》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22年5月

3.刘朦:《中外建筑艺术欣赏》,昆明:云南大学出版社,2024年3月。

4.刘朦:《从巩固脱贫到乡村振兴:云南省武定县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调查报告》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25年。

期刊文章:

1.《历史记忆、景观符号与民族认同建构研究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),2021年第5期.

2.历史、记忆及民族认同——兼谈王明珂的两本著作》,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》,2014年第3期.

3.《写文化之后:21世纪人类学民族志新的转向研究》,《青海民族大学学报》,2020年第2期.

4.《认同空间与符号表征:武定彝族建筑景观塑造研究》,《西南边疆民族研究》,2020年第6期.

5.《佛教认同空间与建筑构形的互证关联—以大理白族佛寺、塔、民居为例》,《西南边疆民族研究》,2018年第3期.

6.《仪式行为象征空间对建筑艺术构形的影响—以藏族叩拜、转经仪式行为为例》,《西南边疆民族研究》,2016年第1期.

7.礼制文化对丽江古城建筑景观艺术的影响途径——以明、清为考察中心》,《青海民族大学学报》,2015年第3期.

8.《民族旅游中民间舞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论析——以丽江古城纳西族“打跳”为例》,《民族论坛》,2024年第3期。

 

O研究课题

主持项目

1.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,云南少数民族建筑景观艺术构形类型与文化空间的人类学研究,2019.

2.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,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类景观艺术构形的数字人类学研究,2014.

3.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,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在景观中的当代呈现,2012年.

4.云南省教育厅项目,景观人类学视角下的云南少数民族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,2018.

5.云南大学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:云南少数民族建筑景观类型与文化空间研究,2014.

6.云南大学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:西南少数民族建筑关键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,2018.

7.横向项目云南高校与驻地政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共建方式探索2021.

8.云南大学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:明清西南边疆各民族建筑艺术交融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,2022.

9.云南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重大项目——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(云南)武定县负责人,2023.

10.中国民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:非遗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,2024.

11.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: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视野下的汉藏结合式佛堂建筑艺术研究,2024.

12. 2024年年年度重点科研项目:纳西族建筑艺术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,2024.

参与项目:

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“多卷本《中国宗教美术史》”(批准:17ZDA237)),撰写《原始宗教服饰研究》与《原始宗教神像研究》两部分内容。

 

O获得表彰奖励

1.2021年度第五届“费孝通田野调查奖”征文,优秀奖

2.2019年度云南大学院级优秀党员

3.2021年度云南大学院级优秀党员

4.2022年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评为优秀

5.2024年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评为优秀

6.《中外建筑艺术赏析》获评2024年春季学期B类课程

7. 云南大学第十八届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  


Baidu
map